当前位置:首页 > 交际礼仪文书 > 职场礼仪

中国社交礼仪

时间:2023-12-20 12:27:31
中国社交礼仪

中国社交礼仪

一、称谓

家庭称谓父叫阿爸,母叫阿母、阿妈,或偏叫阿伯、阿舅,阿姆、阿婶。对人称自家父母为“家内世大人”。家属至亲长辈和配偶,视年龄大小相称。比自己大的称大伯、大姆、大姑、大姐、大兄(或哥)、大嫂等,比自己小的在其称呼前加小或二、三等,如二伯小姑等。同族长辈和配偶,在其名下加称呼:某某伯、姆、兄、嫂、姑、姐等。家属和同族晚辈,均呼名字。夫妻互不呼名,对外人称自家夫妻:称夫老尫(翁)、女查埔人、婴阿爸;称妻为老婆、女查姆人、厝内人、婴阿妈。民国时期,始见夫妻互呼姓或名。妻对夫家族,一般低于夫一辈和子女同等称呼。妻呼夫父母为阿公、阿婆,对外人称自家翁姑为大官、大家。妯娌互称“同侍(sai)”。

戚属称谓父母的母舅妗,概呼舅公妗婆。母的.父母,呼外公外婆;母的兄弟姐妹和配偶,视年龄大小称呼:年龄比自己大的,称大舅、大妗、大姨妈、大姨丈;比自己小的,在其称呼前加小或二、三等,如二舅,小姨等。母舅、姑、姨之子女,互称表兄弟姐妹,年长者名下加称呼,年幼者呼名。表兄弟姐妹之子女称表侄、表侄女,姐妹之子女称外甥,均呼名。妻的父母称丈人丈姆,多数从妻呼伯叔如:阿叔。阿姆等。妻的兄弟和配偶,从妻同呼,或和子女同呼如:某某舅妗。妻姐妹之夫,互称襟兄弟,互呼同门。妻兄弟姐妹之女子,称内侄,内侄分呼对方为姑、姨丈。婿、媳双方父母,互呼亲家,双方子女均呼名。

社会称谓对年纪大的男女,呼老阿伯、老叔公、老阿婆、老兄(客家呼老哥)、老大嫂。年纪小的男女,呼老弟、婴哥、细姑。塾师、医生、算命、看地理等,概呼先生,其配偶呼先生娘或师母。军政界人士,姓下加职务,呼如:(张)科长、(李)连长,其妻随夫姓呼如”(张)夫人、(李)太太;其子女呼公子、小姐或少爷、千金。店主呼老板、老板娘。东家呼头家、头家娘。其他如:道士呼师公,店员呼伙计,工匠呼师傅,撑船呼公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商店、旅社职工分呼营业员、服务员,厨师、汽车驾驶员呼师傅或头手等等,各因行业不同各有不同俗称。

  二、拜会

明清至民国时期,绅商学界熟人相会,拱手互道久违;农民、工匠会见客人,垂手躬身表示敬意。有预约的客人来临,主人要出门迎候。晚辈拜见长辈,男子要整肃衣冠一跪二叩,女子要敛衽侧身微屈。民国时期改跪拜为鞠躬,改作揖为双方各伸右手行握手礼。闺女、少妇不随便会客,有事出门要撑雨伞或戴面纱,由丈夫或老妇女带路。招待客人,首先是茶水和糕饼,山区泡冰糖茶表示敬意。待客点心,一般是米粉或面条炒肉,或加煮红蛋2个,客家煮红米圆加红蛋表示最敬重的礼节。
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社交活动逐渐出现新风尚,会见客人多数握手不鞠躬。妇女社交自由,不受各种限制。**~**年,招待客人时尚泡饮铁观音、白毛猴等名牌商品茶或牛奶、麦片和阿诗玛、红塔山等高档香烟,茶点改用各类蜜饯、水果、果糖居多,泡冰糖茶绝少。亲友相逢握手问声“您好”,不再打拱作揖。向人家问路、借东西、乘车船让位,说声:“请教”、“请让”,最后道声:“打扰”、“谢谢”。

三、筵席

明清至民国时期,婚寿喜庆和重大节日,盛办酒席邀请亲友。数10席以上大型宴会,戚友贺联分挂中堂两边壁上,左边第一幅挂母舅联,右边第一幅挂舅公或伯叔舅联,其余分挂姑姨、姻戚、友好、房亲等联,不得打乱位次。筵席摆设由中堂延伸至门外。每一桌筵席摆4条板凳,坐8人,男女不同席。筵席位次,以中堂第一排中央为首席,一席之中以左凳上方为首位。宾客序次:以母、妻族至亲内戚为上宾,姑姨姻表为次,一般戚属和本家房族按辈份论列。一般好友和邻居按年龄依次入座。人们一向重视位次,往往因为主人不能妥善安排而造成心情不快或纠纷。筵席菜肴,山城、靖城等地农村以肉类、海鲜为主,面食、蔬菜为佐,山区则相反。筵席最先一道菜是白斩鸡,最后是鱼,寓意吉(鸡)庆有余(鱼),或以四果甜汤为殿,寓意甜蜜到底。终席时,要等待首席客人先起身,众客方可离座。若是寿宴,主人的后辈要在庭中向来宾行一跪二叩礼表示歉意,全体来客起立表示领谢。若是婚宴,或有新夫妻临席敬茶递烟,客人各取红包放进茶盘为见面礼。若是祭祀请客,以铁炮俗称“火贡金充”,单响为催客,连放三响为开、散席。
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筵席改用圆桌单人椅不分位次。菜肴丰盛,不用鸡头装碗,任人随意下箸。各类商品酒和啤酒、果汁饮料共放一席供客人选用。菜肴讲究色、香、味的调配,或刻花鸟龙凤,饰以名目繁多各色名菜。**~**年,部分公司、工厂开业剪彩举行宴会,亦有舞厅供男女来宾跳舞。

  四、馈赠

明清至民国时期,民间逢年过节习惯用鸡鸭腿和糍粿相赠。平时走亲访友探问病人,习惯带糕饼水果之类作手信,农家或用薯芋瓜豆作为应时礼物赠送。红包也是司空见惯,成为社交中用途广泛的赠品。红包一般用四方红纸对边包摺钱币,丧事改用白纸对角包摺。酬谢媒人作成婚事,除红包谢礼外,还要送猪蹄补偿“脚力”。此外,出门远行,闺女出嫁,亲友设宴饯行,或赠红蛋和炒粉干肉,叫“送起身”。久客返里,或遭匪劫、坐牢等平安回家,亲友送炮烛、童鸡、面线、红蛋接风,叫“脱草鞋”。

中华人民共和国初年,社交送礼较少。**年后,走亲访友除部分农民仍带糕饼外,大都改带时令水果或蛋糕、牛奶粉、麦乳精和各类罐头食品。不论途中或室内,碰见熟人首先点头、递烟、问好,成为一时风尚。**~**年,以当地特产为礼品者渐多,赠送精印书画条幅、挂历、棉花画、塑料花束等工艺品亦渐为普遍。

《中国社交礼仪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