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封包公祠观后感范文
开封包公祠观后感,包公名包拯,人称包青天,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开封包公祠观后感,欢迎阅读!
开封包公祠观后感【1】
金秋十月,有幸随团到中原大地河南部分地区进行了一次休闲之旅。
中原大地博大精深的文化积淀,让我深深陶醉。
此次休闲之旅,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不是千年宝刹少林,也不是景色秀丽的云台山,而是重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开封包公祠,它让我又接受了一次清廉文化的熏陶。
一、感受之一:公正执法,用好手中的权力。
时任开封市长的包拯,短短不到两年的在任时间,他抑强扶弱,铁面无私,为百姓伸张正义,赢得了一个享誉古今中外、妇孺皆知的美名 —— 包青天。
千百年来,深受人们的尊敬与爱戴,包青天,也成为公正执法的代名词。
京剧《赤桑镇》中包拯怒斩侄儿包勉,包拯幼时丧母,是吃嫂嫂的奶长大的,而小包勉却因奶水不够吃粥长大。
这与天地同在、与日月同辉的养育之恩是包拯一辈子都报答不完的。
可是现在却要斩了嫂嫂唯一的骨肉,包拯又怎么能狠下心来呢?最终,包拯铁面无私、不循私情,秉公执法,斩了包勉。
同时,他的三口铡刀,上铡昏君奸臣、下铡奸淫掳掠之徒,说明了他执法过程中不畏强权,公正严明。
做为基层的一名监狱民-警,应该向他学习,公正执法,用好手中的权力。
基层监狱民-警手中握有对罪犯的奖惩权力,在日常的工作中,应该切实用好自己手中的权力,学习包拯的“铁面无私”,确保对罪犯的日常管理中,做到公平、公正、公开,树立黑脸包公的凛然正气。
二、感受之二:清正廉洁,正视手中的权力。
包公做为一方的父母官,手中自然是拥有权力,但他却没有利用手中的权力,为自己谋取私利。
包拯在任端州知府期间,当地盛产砚台非常珍贵,有“端石一斤,价值千金”的说法,他任期满时,乡民送他一方雕刻精美的砚台做纪念,他千推万说还是没有接受,宋史说他“不持一砚归”就是对他清正廉洁的最好证实。
做为一名基层的监狱民-警,应该学习包拯清正廉洁的精神,正视手中的权力。
个人手中的权力,来自于个人岗位的赋予,离开了这个岗位,其权力也随之消失。
监狱民-警,拥有管理罪犯的权力,拥有权力,必须就会有人对你的权力感兴趣,就会有人腐蚀拉拢你,然后利用你手中的权力,谋取私利。
所以说,做为一名基层的监狱民-警,应该时刻正视手中的权力,不以权谋利,保持清正廉洁。
三、感受之三:遗训后人,监督好手中的权力。
晚年,包拯在家里立了一块石碑,上刻《戒廉家训》道: “ 后世子孙仕宦,有犯赃滥者,不得放归本家,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,不从吾志非吾子孙。” 这一著名家训,体现了包拯不谋一家一族之利的高尚情操,更充分反映出包公嫉恶如仇、清廉传家的高贵品质。
他不仅严格要求自己,还立下家训,要求后人有为官者,要清正廉洁,不贪脏枉法,这也是对其后人的一个监督,对后人权力的约束。
做为一名基层的监狱民-警,要监督好手中的'权力,不徇私枉法,不独断专行。
同时,要监督好身边的人,不利用你手中的权力去谋取个人和家庭的私利。
只有这样,才能真正保证让权力置于阳光下,得到良好的监督。
四、感受之四:忠于职守,履行好手中的权力。
包公的公堂之上,放着狗头、虎头、龙头三口铡刀,下铡刁民,上铡权贵。
在日常执法中,他忠于职守,不畏权贵,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,,附马陈世美犯法一样被处死,很好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。
这也是包公被世人不能忘记的一个重要原因。
做为一名基层监狱民-警,在日常的执法中,应该以包公为榜样,不因罪犯的家庭背景等原因受影响,要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,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执法的公平与公正,才能更好地履行好手中的权利。
开封包公祠观后感【2】
金秋十月,有幸随团到中原大地河南部分地区进行了一次休闲之旅。
中原大地博大精深的文化积淀,让我深深陶醉。
此次休闲之旅,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不是千年宝刹少林,也不是景色秀丽的云台山,而是重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开封包公祠,它让我又接受了一次清廉文化的熏陶。
一、感受之一:公正执法,用好手中的权力。
时任开封市长的包拯,短短不到两年的在任时间,他抑强扶弱,铁面无私,为百姓伸张正义,赢得了一个享誉古今中外、妇孺皆知的美名——包青天。
千百年来,深受人们的尊敬与爱戴,包青天,也成为公正执法的代名词。
京剧《赤桑镇》中包拯怒斩侄儿包勉,包拯幼时丧母,是吃嫂嫂的奶长大的,而小包勉却因奶水不够吃粥长大。
这与天地同在、与日月同辉的养育之恩是包拯一辈子都报答不完的。
可是现在却要斩了嫂嫂唯一的骨肉,包拯又怎么能狠下心来呢?最终,包拯铁面无私、不循私情,秉公执法,斩了包勉。
同时,他的三口铡刀,上铡昏君奸臣、下铡奸淫掳掠之徒,说明了他执法过程中不畏强权,公正严明。
做为基层的一名监狱民警,应该向他学习,公正执法,用好手中的权力。
基层监狱民警手中握有对罪犯的奖惩权力,在日常的工作中,应该切实用好自己手中的权力,学习包拯的“铁面无私”,确保对罪犯的日常管理中,做到公平、公正、公开,树立黑脸包公的凛然正气。
二、感受之二:清正廉洁,正视手中的权力。
包公做为一方的父母官,手中自然是拥有权力,但他却没有利用手中的权力,为自己谋取私利。
包拯在任端州知府期间,当地盛产砚台非常珍贵,有“端石一斤,价值千金”的说法,他任期满时,乡民送他一方雕刻精美的砚台做纪念,他千推万说还是没有接受,宋史说他“不持一砚归”就是对他清正廉洁的最好证实。
做为一名基层的监狱民警,应该学习包拯清正廉洁的精神,正视手中的权力。
个人手中的权力,来自于个人岗位的赋予,离开了这个岗位,其权力也随之消失。
监狱民警,拥有管理罪犯的权力,拥有权力,必须就会有人对你的权力感兴趣,就会有人腐蚀拉拢你,然后利用你手中的权力,谋取私利。
所以说,做为一名基层的监狱民警,应该时刻正视手中的权力,不以权谋利,保持清正廉洁。
三、感受之三:遗训后人,监督好手中的权力。
晚年,包拯在家里立了一块石碑,上刻《戒廉家训》道:“后世子孙仕宦,有犯赃滥者,不得放归本家,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,不从吾志非吾子孙。”这一著名家训,体现了包拯不谋一家一族之利的高尚情操,更充分反映出包公嫉恶如仇、清廉传家的高贵品质。
他不仅严格要求自己,还立下家训,要求后人有为官者,要清正廉洁,不贪脏枉法,这也是对其后人的一个监督,对后人权力的约束。
做为一名基层的监狱民警,要监督好手中的权力,不徇私枉法,不独断专行。
同时,要监督好身边的人,不利用你手中的权力去谋取个人和家庭的私利。
只有这样,才能真正保证让权力置于阳光下,得到良好的监督。
四、感受之四:忠于职守,履行好手中的权力。
包公的公堂之上,放着狗头、虎头、龙头三口铡刀,下铡刁民,上铡权贵。
在日常执法中,他忠于职守,不畏权贵,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,,附马陈世美犯法一样被处死,很好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。
这也是包公被世人不能忘记的一个重要原因。
做为一名基层监狱民警,在日常的执法中,应该以包公为榜样,不因罪犯的家庭背景等原因受影响,要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,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执法的公平与公正,才能更好地履行好手中的权利。
一名基层监狱民警,也是一名普通的公务员,手中的权利是党和人民赋予的,在代表国家行使对监狱管理权力的过程中,要正视自己手中的权力,时时处处以身作则,以包公的清正廉洁来严格要求自己,保留住监狱这一方净土。
开封包公祠观后感【3】
五一假期,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开封的包公祠游玩。
来到大门前,一座白底黑框的照壁便映入眼帘。
照壁前后正中均绘有一叶青荷,青荷侧旁一枝荷花亭亭玉立,爸爸告诉我,它喻意为出污泥而不染。
包公祠黑漆大门上书有红底金字的对联“忠贤将相”“道德传家”。
祠两侧外廊门拱上刻有“廉顽、立懦”四个醒目大字。
走进大门,就看见了一座仿古形的、白色的小亭子矗立在用怪石堆起的假山中。
小亭子是仿 古形的,四个角向上翘起。
站在小亭子的正前方可以看见从石缝中涌出的一股股巨大的水流,水流打在陡峭的石壁上,掀起一朵朵白色的浪花,仿佛是一朵朵盛开的白莲。
水顺着石壁向下流,汇集到一个花形的水池中。
水池旁边有一只只雕塑得栩栩如生、形态各异的仙鹤。
再往深处走,就来到了包公祠正殿。
爸爸指着正中端坐一座巨大的塑像告诉我,那就是包公。
塑像高约八尺,一手执笏,一手握笔,古铜色的脸庞上,浓眉长髯,神情端庄严肃。
“那包公的两边一定就是王朝、马汉、张龙、赵虎四大护卫了吧?”我问道。
爸爸笑着点点头。
包拯塑像的左面陈列着龙头铡、虎头铡、狗头铡。
爸爸接着对我说:“虎头铡是用来砍贪官污吏的头,龙头铡是用来砍皇子皇孙的头。狗头铡是用来砍一些刁民的头。”最左边是一个妇女和两个小孩,他们紧握着拳头,妈妈接过话来说:“这是陈世美的妻子和孩子。那个被押着的人就是陈世美,陈世美当了官,就看不起自己的妻子,还追杀妻子,结果被包公砍了头。”看来包公不愧是为民做主的好官呀!
离开了包公祠,我的心依然久久不能平静,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员远去了,但是他如同长夜中一颗璀灿的明星永远在人们心中闪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