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实用文书 > 心得体会

《三国演义》心得体会

时间:2024-01-22 07:25:19
《三国演义》心得体会

《三国演义》心得体会

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,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,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。那么问题来了,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?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《三国演义》心得体会,欢迎大家分享。

  《三国演义》心得体会 篇1

作为男孩,就应当博古通今,所以今年假期,历史小说就成了我的必读书目。当然,谈到历史小说,那又怎样能少了《三国演义》呢?这本脍炙人口的古典名著当仁不让地成了我暑期生活的主角。

在这本书里,英雄人物众多,且又性格鲜明,但我的“最爱”必须非赵子龙、刘玄德、诸葛孔明莫属了。

赵子龙乃蜀国大将,颇得刘备赏识,被刘备亲切地成为“四弟”。他不畏生死,骁勇善战,长阪桥七进七出,却只为挽救结拜兄弟刘备的儿子“阿斗”。他的忠义之心深深地打动了我。

刘备是三国之中根基最浅的,但他靠着智慧和勇气,建立了自我强大的军事版图。他三顾茅庐,请诸葛亮出陇中,其“任人唯贤”的做法成为历史上的一段佳话;他体会到百姓的流离之苦,在攻城取得胜利时,安抚百姓,把国库里的粮食分给老百姓,其“心系黎庶”的博大胸怀让人心生敬佩。

诸葛亮的空城计是我最欣赏的。当时西城的兵力已经所剩无几了,这时,司马懿带着十五万大军攻上门来,诸葛亮巧妙地利用了对方生性多疑的性格特点,巧用空城计将他们吓了回去,足以看出他的足智多谋。并且应对突如其来的袭击,他还能如此的泰然自若,真是佩服!

“以铜为镜,能够正衣冠;以史为镜,能够知兴替;以人为镜,能够明得失。”虽然《三国演义》只是一部虚构的小说,可是书中的很多事件和人物还是值得后人好好效仿。

  《三国演义》心得体会 篇2

足智多谋的诸葛亮、忠胆狭义的关羽,粗中有细的张飞,阴险狡诈的曹操、重情重义的刘备、旷世奇才周瑜。我认为《三国演义》是一部看不厌的小说,我觉得小说最吸引人的是对于魏国、蜀国、吴国人间的描写。三个国家中都有杰出的谋略家、将领和管理国家的人才,基本上三个国家在人才都很优秀。在《三国演义》中,我最佩服的就是曹操了,虽然他被写得很奸诈,但是他的军事才能并没有消失。他在几年的战斗中,他是三位君主中智商最高的,魏国也是三国中最强大的,他打好了魏国的基础,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。

在三国中,我最崇拜的人是关羽,他不但武功好,而且人也很不错。在跟曹操打仗时,他因为带着二嫂,所以才投降。其实他还是想找到刘备。等到他得到一匹马时,就骑着这匹马又去找刘备了。在遇见二嫂时,他也不忘把二嫂带回去,是一名好汉。曹操称为奸雄,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这让我知道了曹操的大度。周瑜只想杀诸葛亮,与诸葛亮誓不两立,周瑜说:“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世界就太平了。”我还觉得刘备很重视人才,刚开始赵云并不是刘备手下的大将,但他仍十分欣赏赵云,一番波折后,他终于成了了刘备手下。后来,多亏赵云冒着生命危险从曹操手中救出了刘备的儿子,才使他脱险。

《三国演义》中的人物千姿百态。总的来说,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,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。让我知道了人不可能十全十美,绝对不能不应以善小而不为,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。这真是一本值得品读的书啊!

  《三国演义》心得体会 篇3

“滚滚长江东逝水,浪花淘尽英雄。是非成败转头空。青山依旧在,几度夕阳红。”听到这首著名的诗歌,人们都能想到四大名著之一的《三国演义》,它是一本让人百看不厌,集兵法、智慧为一体的小说书。

二年级看的时候,我看的是青年版。当时它对我来说不光是一本著作,还是一本我十分喜欢的小说。他将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、惟妙惟肖,其中,有软弱无能的刘禅,有足智多谋的诸葛亮,抬棺上战庞统…五年级的时候再看,它就是一本富含着哲理的人生书籍了,给予我无限的启发。乱世出英雄,在这个群雄纷争的年代,诸葛亮凭借着他的智慧做出“火烧连环船”、“草船借箭”等惊人之举;曹操的身世并不显赫,却能以他的谋略、胸怀,脱颖而出、统一天下……他们,是历史长河中的星星,闪耀着不一样的璀璨之光!

刘备让我们看到,一个人要宽容、谦让;而诸葛亮让我们看到,一个人要忠于职守、鞠躬尽瘁、死而后已;关羽让我们看到,每个人最重要的品质就是忠义、勇敢、智慧、有礼…而我最喜欢的人物是曹操,他用成功告诉我们,为人要有胸怀天下之志,有英勇深远之谋,有礼贤下士之品,在杀伐果断之中成就自我的梦想。曹操身上虽然有很多缺点,但人物形象却十分饱满和丰富,他让我看到了人的多面性,从中我懂得了,在看待事物和评价人物时要从多方面研究,要有包容之心,要有辩证之法,去理解事物的本源,将历史人物当成一面镜子,修正自我的错误,坚持自我的优点。

三国演义的确是一本小说,可是它是一本富有哲理、以史为鉴、精通兵法的小说,它让我们体会到了人间的冷暖、忠义、奸诈、狡猾、智慧,让我们从中体会到无穷的启发与乐趣!

  《三国演义》心得体会 篇4

《三国演义》可是人人都知道呀!《三国演义》里有许多人物,如英勇善战的关羽,张飞。料事如神的诸葛亮,阴险狡诈的周瑜,武力高强的吕布

里面的人物数不胜数,个个武力高强。就比如说关羽他在众将面前斩华雄,颜良和文丑。关羽很重情面的性格让我很佩服,他一开始投靠了曹操,但是所谓身在曹营心在汉最后又回到了刘备身边,孙权虽抓到关羽,但关羽绝不投降,孙权最后下令把关羽给斩了。真是的假如是我的话我一定会投降,等孙权和刘备交战时我立刻在战乱中拿一把箭向孙权射去。这样的计谋不是很好吗?这样吴国不久就能被占领。正所谓作战还是要靠大脑不能硬闯呀!吕布,一听这名字你们就知道一个成语:有勇无谋,最后还是被刘备在曹操面前说了几句话给害了。还是当年程宫说的好一山容不下二虎。《三国演义》的故事能让我们明白许多道理,取胜要靠的就是大脑!

  《三国演义》心得体会 篇5

卑鄙的圣人——曹操。巨长的一本书,读了三个月。走过曹的一生,从阿瞒到孟德,从一军之主到一国,越走越孤独。

“窃汉”算得上曹最显眼的一个标签了,但说到底曹与孙刘有何区别?三人都心怀家国天下,都有解民倒悬的善良初衷,只不过形势所造罢了。曹很清楚,唯有实现统一才能结束乱世之苦。书中有一句话很在理——逆天而行才是反!受国之垢,是谓社稷主;受国不祥,是为天下王!当曹选择君临天下的时候,也承担了天下的怨恨与盖世的孤独。曹手里的冤魂多的数不清,最怜惜的是荀令君,他在我心中的形象完美至极,一生守护道义,用死亡做最后的抗争,谁知他对汉得有多愧疚;最震撼的是祢衡,击鼓骂曹,怕是他之后再无如此胆大之人了吧。

一直在想,死守道义是否值得,“为臣者蓄良志于胸,若不得君之信任,难登其位难谋其政,上不能安朝政,中不能遂志愿,下不能贵己身。即便有经天纬地之才、治国安邦之策,不能与君和谐相处,罢官失位乃至祸福不测,又谈何治天下?”。张居正的为官之道就甚是高级,为治天下而谋高位,为安边疆而收受贿赂。相比之下,海 ……此处隐藏2598个字……旦有了成就便自吹自擂,结果失败。企业只有不断学习、不断改进、不断创新,才能做“百年老店”。

五戒贪图虚荣——刘表

刘表虽踞荆州天险,自称“江夏八俊”,但胸无大志,不思进取,一事无成。

过去,很多国营企业的人瞧不起私营企业,认为国营单位有优越感,而今下岗、失业的多是“国营老大哥”。

六戒感情用事——刘备

关羽死后,刘备报仇心切,结果被陆逊一把火烧毁连营700里。有两兄弟在一个场镇经营电器,虽是同根生但关系不好。老二见老大冰箱生意特别好,心生嫉妒。一天,听说老大进了一批冰箱,数量较多,于是老二也进了一批同样的冰箱,低于进价销售,结果造成老大冰箱积压,老二因此也使其它品种的冰箱滞销,旺季一过,两兄弟都亏损了数万元。

七戒机密外泄——全纪

全纪是东吴的一个将领,因把机密泄露给父亲全尚,全尚把这个消息泄露给其妻而招来杀身之祸。

当代企业家必须有极强的保密意识。否则你的智慧、技术等就会被他人利用。

一个捡垃圾的人专门到各大公司周围捡废纸,并将有用的信息收集起来卖给该大公司的竞争对手,从中牟利。很多公司因此而招致对手的打击,却不知其中的原因。

八戒不听劝阻——马谡

失街亭斩马谡的故事人人皆知。因马谡不听王平劝阻,自以为自幼熟读兵书,将兵士屯于山上,后被司马懿用火攻。失了街亭,掉了脑袋。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曾推出一种“品脱”汽车,当时有人指出其不足,但福特主要负责人不听忠言。第一年虽然卖出40万辆,但顾客使用一段时间,发现了该车的毛病,并有好几辆车出事,福特公司卷入上百件诉讼案件中,后来,公司不得不把150万辆“品脱”车收回。

九戒一蹶不振——徐庶

徐庶之才不在诸葛亮之下,然而因母亲自缢,悲愤万分,从此一生庸庸碌碌。

有个部门经理被总经理在早训的时候批评了几句,就灰心丧气,认为自己没有前途,终日酗酒,一事无成。与此相反的案例是史玉柱,尽管当初事业失利让他负债上亿,但他仍东山再起,不但还清所有欠债,还建造了今天的脑白金王国。

十戒心胸狭窄——周瑜

周瑜很能干,但心胸狭窄,诸葛亮三次用计,便把他气死了。日本井观公司一直使用一家公司的沙子。一次,由于井观公司与供应沙子的公司闹了一点小磨擦,井观公司主管决定禁止使用该公司的沙子,由此,导致井观公司质量下降,用户不满。井观公司后来领导班子总结说:“因领导人心胸狭隘,我们走了十年弯路。”

  《三国演义》心得体会 篇11

罗贯中著的《三国演义》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,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大时期,便是黄巾之乱,董卓之乱,群雄割据(官渡之战,赤壁之战),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。

黄巾之乱是从桃园三结义开始,讲了黄巾起义之后,东汉政府的反击,出现了刘备,曹操等英雄,而东汉政权也快灭亡了。

董卓之乱是讲董卓入京前后的故事,从何进与十常侍对战到少帝逃出京城,结果被董卓救驾。董卓入京后收买了猛将吕布,又废少帝,立献帝,大权独揽,实施暴政,逼得群雄联军伐董卓,虽然后来联军失败了,但是董卓最后也被吕布所杀。

群雄割据是讲董卓死后,中原诸侯群龙无首,为了扩大自己的地盘互相厮杀,最主要分为三个战区,即北方的袁绍与公孙瓒,江东地区孙策的崛起,中原地区曹操,刘备,吕布,袁术之间的战争。

再后来的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我就不一一细说了,最主要的我想谈谈自己对三国演义的一些认识和看法。

在《三国演义》中,我最欣赏的就是曹操了,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,他被写成奸诈之人,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。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,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,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,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,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,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,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,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。

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,也是曹操值得欣赏的地方,曹操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,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,提出了"唯才是举"的用人方针,于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《求贤令》。曹操在令中一开始就历史经验,认为自古以来的开国皇帝和中兴之君,没有一个不是得到贤才和他共同来治理好天下的,而所得的贤才,又往往不出里巷,这绝不是机遇,而是当政的人求,访得来的。有鉴于此,曹操立足现实,指出现在天下未定,正是求贤最迫切的时刻。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虑出身,帮他把那些出身贫贱而被埋没的贤才发现和推举出来,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。后来,曹操于公元214和217年又下了两道《求贤令》,反复强调他在用人上"唯才是举"的方针。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官吏在选拔人才上,力戒求全责备,即使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也受有关系,只要真有才能就行。经过一番努力,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,当时各地投奔到曹操门下的人很多,形成猛将如云,谋臣如雨的盛况。而且对于有才干的人曹操还能做到不计前嫌,比如陈琳本来是袁绍的部下,曾经替袁绍起草檄文,骂了曹操的祖宗三代。袁绍失败后,陈琳归降曹操。曹操问他说:你从前为袁绍写檄之,骂我一个人就可以了,为什么要骂到我的祖宗三代,陈琳连忙谢罪。曹操爱惜他的文才,不仅对他不处罪,还照样任用他。

曹操的成功不仅因为他的杰出才能和善于招揽人才,还在于他有着豁达的胸襟和广阔的胸怀。在赤壁的惨败之后,曹操并未一筹莫展,而是笑着说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据,并且三次大笑展现出他对待挫折的乐观态度。曹操同时也是个很有文学情趣的人,喜欢作文赋诗,即使大战在即也情趣不改。他的许多诗作都是乐府中的名篇。

  《三国演义》心得体会 篇12

相信大家对《三国演义》真本书很熟悉吧,因为它是我们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。它的作者是被称为“中国章回小说鼻祖的”明代作家罗贯中。暑假里我再次阅读了这本名著。

这本书主要写了东汉末年至西晋初年中间近一个世纪的历史故事。从家喻户晓的蜀烈帝刘备到统一三国的晋武帝司马炎;从刘关张桃园结义到三国统一归西晋;从幽州之战到讨伐东吴;一幅幅生动鲜活的历史画卷展现在我的眼前。上知天文,下知地理的诸葛亮;阴险狡诈的曹操;雄才大略而又心胸狭窄的周瑜;英勇神武的赵云,至于那些次要人物也毫不逊色,比如巾帼不让须眉的貂蝉;憨厚老实的鲁肃;自作聪明的蒋干;忠心耿耿的老将黄忠,犹如一条长长、充满生命力的英雄人物画廊。但是在诸多的人物当中,我最喜欢的还是鬼才司马懿。司马懿是一个大智若愚的人,在魏国他的主要功劳就是多次抵御了诸葛亮的北伐,还是晋国的奠基人,晋国能在战火纷飞的时代定基下来,司马懿功不可没。在赫赫有名的空城计当中,蜀军在马稷指挥下节节败退,失了战略要地街亭和列柳城,虽然诸葛亮知己知彼,运用心理战术,大开城门,旁若无人独自抚琴,将一场危机化险为夷,保住了西城,表面上是赢了,但要不是司马懿深知鸟尽弓藏,兔死狗烹的道理,也许诸葛亮就被活捉了。由此可以看出司马懿的大智慧。

《三国演义》里的故事精彩纷呈,环环相扣,人物富有传奇色彩,性格各异,不仅在国内流传很广,影响很大,还被翻译成各国语言,传播到世界各地,不愧为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。

《《三国演义》心得体会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